賞百花吐艷爭芳 市民樂享西城好春光

楊柳拂面,百花爭艷,京城處處春光明媚。各種踏青賞花活動讓市民們樂享京城好春光。

北海公園山桃綻放,遊人拍下白塔映桃花的美景。

北海「瓊島春陰」妙不可言
北海公園瓊華島的山桃花日前進入盛花期,在古建和白塔的映襯下,市民可以欣賞到「燕京八景」之一——「瓊島春陰」的美妙春色。
走進北海公園,沿著山路前行至白塔腳下,白塔西側大片的山桃花迎著春風開得正盛。在白塔塔基周邊,栽種著20多棵山桃花。春光明媚,桃花悉數綻放,這也標誌著「瓊島春陰」正式拉開序幕。山桃白中帶粉的花瓣清新唯美,與白塔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日畫卷。市民遊客流連於此,以古建為背景,拍下一張張白塔映桃花的大片。還有遊客穿著「格格服」「公主服」在桃樹下拍照。

白塔映桃花。

沿湖一路往北走,闡福寺山門前的大桃樹也是絕佳打卡點位。「從這個角度拍,大片的花枝彷彿環繞著闡福寺的匾額,好看!」胡先生展示著他剛拍的照片。
賞完花,玩累了,遊客還可以到白塔下的文創商店攬翠軒打卡,這裡推出了「桃桃朵朵」「桃桃花蜜」等冷飲,以及桃花形狀茶點、桃花口味冰淇淋等桃花季限定餐品。不少年輕人手捧飲品拍照,成為春日一景。
在湖西岸碼頭旁,兩棵山桃花樹隨風搖曳,枝頭排列成簇的山桃花與波光粼粼的湖水相映成趣。也有不少遊客選擇坐船欣賞白塔映桃花的美景。北海公園遊船已經正式開航。今年開航期間,北海公園10個碼頭提供了4人座、6人座、龍舟等10大類460艘遊船。

白塔下的文創商店攬翠軒推出桃花季限定餐品。
白塔下的文創商店攬翠軒推出桃花季限定餐品。

景山公園牡丹花開動京城
景山公園第二十七屆牡丹文化節日前如約而至。569種、兩萬餘株國內外品種牡丹接續開放。

景山公園裡的牡丹艷若蒸霞。

今年,景山以「紫禁薈群芳天香譽京城」為主題,打造「真國色 動京城」的繁花盛景。園內彙集了國內外569個品種、兩萬餘株陸地栽培牡丹,涵蓋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其中,中原牡丹346種,包括皇家御園傳統牡丹名品,久負盛名的洛陽牡丹、菏澤牡丹;國內珍貴品種西北紫斑牡丹109種;國外牡丹品種114種。公園西區100多個品種、400餘棵牡丹首次亮相,「一品朱衣」「丹皂流金」等特色品種現真容。
漫步園中,牡丹花舞弄影、艷若蒸霞,與花毛茛、木茼蒿等地栽應時花卉和丁香、海棠等春季觀賞植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春日盛景。(任珊 師悅/文 程功/攝)

一碗牛肉麵藏著說不完的兩岸親緣

酸、甜、苦、辣、鹹,家的味道是哪一種?對話劇《尋味》的主人公李金標來說,一碗牛肉麵裡藏著對母親的思念,藏著橫跨海峽兩岸的血脈親緣。《尋味》日前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溫情開演。

話劇《尋味》日前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溫情開演,講述橫跨海峽兩岸的血脈親緣。

這部話劇首演於2023年,由大陸劇作家龔應恬、台灣導演李宗熹聯合編劇,李宗熹執導,曾黎、李志希、王毅等多位兩岸演員共同主演,講述了兩岸四代人通過「牛肉麵」找尋親情味道的過程:當年國民黨第177師北平團的一名老兵李金標,在1992年夏末,終於帶著兒子一家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
許多人將自己的見聞與經歷投影在《尋味》中。李宗熹的奶奶是江蘇南通人,1949年去往台灣。在李宗熹的印象裡,奶奶做的家鄉名菜獅子頭格外地道鮮美,那是他心中永遠不變的家的滋味。
《尋味》裡有李宗熹對奶奶的追憶,也有台灣演員李志希對父輩的致敬。李志希來自京劇世家,祖父李永利是清末有名的花臉演員,大伯李萬春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二伯李桐春、三伯李慶春和家中排行老的父親李環春皆投身梨園。
1949年,17歲的李環春與二哥李桐春赴台灣演出,一去竟是數十年的長別。李志希記憶中的父親,大多數時候是個普通的老人家,喜歡打打籃球、摸摸麻將,很少主動剖白內心的傷痕,被孩子們追問多了,就會講講辭別大陸的情形,「爺爺在碼頭上,對二伯和父親兄弟倆甩甩手,說『去吧』。」這一甩手、一轉身,熟悉的身影從此消失在了海峽的另一頭。1985年,李永利病逝,李環春未能趕回見上最後一面,李志希覺得,那或許是父親畢生最難忘懷的痛楚。
李志希飾演的李金標如同父親在戲劇世界的化身。今年3月,《尋味》在上海中國大戲院上演,李志希驚喜地發現,1948年,父親也曾在這裡登台,「那是他最後一次在大陸演出。」在舞台上,李志希好像能看見父親的樣子——16歲的少年,扮成了天兵天將,冥冥之中似乎有種力量,把父子倆緊緊牽引。
兩岸的血肉相連既在戲中,也在戲外。製作人唐麗華和演員曾黎都把劇組比作一個大家庭,彼此關照,親密無間。「李宗熹導演像一個『戲瘋子』,他的要求非常細膩,從台詞、形體、眼神上一點一點去摳。」曾黎說。唐麗華起初則與李宗熹相當「理念不合」,她與曾黎都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對「話劇」的理解同出一脈,但李宗熹秉承著另一種類型的娓娓道來,總是「溫溫的」,把唐麗華「打」得無所適從,「我們兩個在電話裡吵過架,各執己見,但明白大家都是為了藝術。」《尋味》從無到有一路走來,「衝突」不勝枚舉,要克服的困難說也說不完,但最終,它站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台。(高倩/文 方非/攝)

活動每週末固定舉辦,持續至十月
報國寺古舊書市上萬人打卡

上世紀50年代的民歌,經典名著系列連環畫作品,國學古代文獻……在日前舉辦的「舊書新知·讀書報國」北京報國寺古舊書市暨首屆曬書節上,四面八方聚攏來的愛書人淘書、曬書,參與豐富活動。

報國寺古舊書市,前來購書的書友絡繹不絕。

以書會友 邂逅上萬種古舊書
書市特別推出「古舊書專區」「非遺文創區」「互動體驗」三大板塊,並設「全民曬書專區」,兼顧書香文創、圍爐煮茶、鮮花景觀拍照區、打卡互動區等,國潮文化體驗感、氛圍感拉滿。
古舊書專區開設200餘個展位,以「室內文化展覽+室外古舊書市」形式,彙集眾多珍貴的古籍和舊書。中國書店、北京出版集團、孔夫子舊書網、國學時代、北京圖書大廈等多家優質書商參展,上萬種精品古舊書分門別類、整齊碼放,文學名著、歷史典籍、人物故事、自然科學、人文地理等各種類型一應俱全。
「全民曬書專區」成為此次活動一大亮點,書友們紛紛攜帶自己珍藏的書籍前來展示,或交換,或分享讀書心得,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曬書節以書為載體,曬的是經典,是傳承,是發展,曬的是每個人對古舊書的所知所感所悟。」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了可以在這裡進行圖書交換,書友們還可以用自家舊書置換鮮花或咖啡。
崔吉紅帶來了自己珍藏已久的百冊圖書,每本書都精心用塑封保護好,朱女士一眼相中了出版於上世紀50年代的《浙東戲曲窗花》《廣東民間剪紙集》《白描花卉》,一番討價還價,三本書她花費520元拿下。朱女士說,自己喜歡民間文化,能淘得這些書很幸運。書迷們穿梭於各個攤位之間,或是低頭仔細挑選,或是與攤主熱絡交流,不一會兒,手裡便捧起了厚厚的書籍。

親手體驗 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繩結編織技藝掛件、立體紙雕筆記本、鏤空立體蓋章本、手作、手賬……在非遺文創專區,琳琅滿目的文創精品,吸引不少年輕人駐足,古舊書市集有了年輕的「面相」。
中錢博(北京)錢幣文化有限公司帶來一款立體紙雕筆記本,好看、好玩又能書寫。筆記本最大程度展現出古時錢幣的樣貌及顏色,以鏤空、層疊的方式形成3D立體效果,在快速翻動頁面時錢箱中的錢幣也隨之流動。
互動體驗板塊則通過古籍書頁修復、非遺木板水拓以及傳統文化研學和漢服體驗,讓人們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來自朝陽區的張女士正在體驗非遺木板水拓,「黛玉葬花」畫面在她手中一點點清晰、完整。

觀看展覽 與連環畫大家對話
在安靜的室內,看一個濃縮的微型展覽,與一代代連環畫大家們對話,「尋找父輩兒時記憶——連環畫精品展」引起了書友的濃厚興趣。
此次展覽由報國寺和北京榮唐連環畫博物館聯合舉辦,不少展品,如《山鄉巨變》《雞毛信》《西廂記》是獲得過大陸國家級大獎的連環畫精品。尤其《雞毛信》是鎮館之寶,由著名畫家劉繼卣大師創作。
此外,在亭林書堂,遊客可以參觀顧炎武生平事跡及思想著作、碑刻長廊,還能看到書法家現場創作展示顧炎武天下觀、家國情懷的書法作品。
據介紹,北京報國寺古舊書市前兩個週末已經吸引了萬餘人次前來,活動在每週末固定舉辦,持續到今年10月。(路艷霞/文 白繼開 方非/攝)

共用一段院牆 再添一間會客廳
離白塔最近的書店開門迎客

妙應寺白塔是西城區知名景點,也是年輕人休閒、打卡的熱門目的地。近日,與妙應寺白塔僅一牆之隔,在任何角落都能欣賞白塔的書店——白塔書院開門迎客。未來,這裡將成為一處可提供讀書休閒、展覽展示、商務會議、文化沙龍、餐飲接待等服務的城市文化項目。
白塔書院位於白塔寺東夾道21號院,佔地1000余平方米。與周邊諸多咖啡館在露台上眺望白塔不一樣,這裡與妙應寺白塔共同擁有一堵圍牆。不用上房,也不用攀高望遠,捧書揚眉間,圍爐煮茶時,白塔就佇立在頭頂,彷彿伸出手,即可「觸摸」白塔。

穿堂跨院、移步易景,都可欣賞白塔。

白塔書院所依的這段圍牆長40米,為完整的白塔塔院東側圍牆,南北各有一處角亭。這段寺廟圍牆此前被居民違建遮擋,疏解騰退後,得以亮出真容。據相關專家分析,此處寺牆滄桑、斑駁,很可能是白塔寺在明朝重建時的「原配」牆,其獨有的紅土漿牆面充滿了歷史的質感。此外,厚重古老的明朝城牆磚、小巧玲瓏的花紋筒瓦……都是幾百年前皇家寺院的標配。
據瞭解,白塔寺東夾道21號院原為大雜院,後經疏解騰退了27戶居民。違建拆除後,發現院落不是四合院,而是整齊的排房。據此,相關工作人員分析認為,這片院落並非普通住宅,而是歷史上白塔寺殿廟配套建築遺存。
因此,騰退後的21號院沒有簡單修繕,而是利用原有的房屋肌理,將其改造為遞進式四進院落的清官式建築群,再現中國傳統的殿堂式建築風格。
如今,走入白塔書院,白塔近在眼前,基座上560年歷史的鐵燈龕如守衛的「士兵」,層層疊疊的折角須彌座敦實厚重,雄渾穩健的塔身一覽無餘。改造後的四進院落中,採用中軸連廊,分割出七個獨立小庭院,實現「東西跨院」的佈局,每間包房均以金融街地區的街巷為名。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如何穿堂跨院、移步易景,都可欣賞白塔,且不同角度各有妙趣。(張驁/文 方非/攝)

到陶然亭公園夜賞海棠 浪漫!

「海棠展富貴 勝春醉陶然」陶然亭公園第九屆海棠春花文化節日前開幕。活動以全園地栽海棠為主景觀,推出精品賞花路線,設置主題景觀打卡點,市民遊客還可以首次夜賞繁花。

公園懸掛的詩詞掛燈。

陶然亭公園已連續十餘年種植營造以海棠為主的春季觀花景觀。如今,公園不僅集齊包含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木瓜海棠在內的中國傳統「海棠四品」,更在園區內大量栽植「絢麗」「王族」等北美海棠品種。近日海棠花迎來盛花期。
海棠春花文化節期間,陶然亭公園打造了一條東門到北門的精品賞花路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民遊客還可以在夜色中欣賞一路繁花。

除了室外一路繁花,室內也有精品海棠盆景展。

公園在北門主幹路兩側,懸掛了璀璨奪目的詩詞掛燈。到了傍晚,華燈初上,遊客往來其間,可以欣賞一首首浪漫詩詞。在公園科普小屋前,朵朵海棠花投影在樹影間和地面上,營造出繽紛曼妙的夜間打卡氛圍,為遊客夜賞繁花、品詩賞詞帶來特別的文化意境。
除了室外繁花,市民遊客還可以在公園「棠花似錦」室內精品盆景展內欣賞集「梅花傲骨之崢嶸,牡丹之華貴,杜鵑之風韻」於一身、觀賞價值極高的沂州海棠,感受插花藝術與中式韻味的完美融合。陶然亭公園園林科技科高級工程師王萌介紹,今年公園首次展出沂州海棠小微品種,如「長壽梅」系列,整個盆景只有手掌大小,十分精緻可愛。(任珊/文 朝公/攝)

紀曉嵐故居舉辦海棠詩會

「紀府海棠詩韻 百年文化傳承」詩歌朗誦會日前在位於虎坊橋附近的紀曉嵐故居舉辦。今年恰逢紀曉嵐誕辰三百週年,參與者在誦讀經典詩詞、現代詩歌的同時,瞭解、追思紀曉嵐。
上午十點,詩會正式開始,現場詩意盎然。古老的院牆磚石交錯,院內海棠芬芳,人們紛紛讚歎故居的春色。


參加朗誦的嘉賓身著華美古裝,宛如從古代「穿越」而來。黃發、垂髫,開口便是盛唐氣象、兩宋繁華,更有《人間四月天》等知名現代詩。小讀者們帶來的集體朗誦《紀府春天》讓現場充滿朝氣。
活動現場還展示了精美的海棠主題文創作品,有掐絲琺琅海棠飾品、海棠書籤、折扇等,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我們希望借此機會,讓不同年齡段的遊客走進故居,感受這裡的文化氣息,養成愛讀書、愛讀詩的好習慣。」紀曉嵐故居相關負責人說。(張驁 於志強/文 方非/攝)

什剎海遊船開航 首次5G全覆蓋

春風拂面,遊船搖蕩。近日,什剎海遊船正式開航。
今年,遊船首次實現5G全覆蓋。遊客可以通過一鍵掃碼購票、押金支付、線上排隊、自助叫號、掃碼啟動、掃碼自動結算等功能,享受更加便捷順暢的乘船體驗。


遊船服務方面今年也進行了升級。增補了40艘非自航船,遊客可以選擇4人座、6人座非自航船,還有20艘搖櫓船可供選擇,不同需求的遊客都可盡享泛舟之樂。
今年,什剎海遊船還將繼續舉辦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文化活動,如端午遊船競技、七夕寄相思、中秋慶團圓、重陽祝長壽等。此外,今年還新增了運河號子、琴師表演等非遺表演互動形式。
為確保遊船的安全與舒適,前期籌備過程中,運營方三海公司已完成7個遊船碼頭的安全加固和修復,更新了安全設施。(張驁/文 方非/攝)

用年畫講解傳統審美 聽「收藏爺爺」講故事

西城區展覽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一場圍繞年畫的民俗講座讓幾十位青少年流連忘返。主講人秦傑,是一位「50後」收藏愛好者,也是孩子們口中的「收藏爺爺」。今年全年,他將用自己的各類收藏品為轄區內孩子們帶來多期「收藏爺爺講故事」。
聲如洪鐘、精神矍鑠是秦傑給人的第一印象。儘管已年過花甲、鬢髮斑白,可聊起收藏的事兒來,說上三四個小時都停不下來。細看家中藏品,按不同種類、年代碼放,說到哪件即可信手拿來。在秦傑的電腦和手機中,還存著每件藏品的照片、信息,條理清晰、明確。
「手裡要是沒有一百張以上不同特點的年畫,我可不敢上台給孩子們講。」

「收藏爺爺」秦傑為孩子們講述年畫的相關知識。

一進展廳,孩子們就被琳琅滿目的年畫吸引,如小鳥般圍在年畫旁竊竊私語。「收藏爺爺」開了講,孩子們的「腦洞」也同時大開,「什麼是年畫」「年畫怎麼貼」「花花綠綠的年畫都有什麼寓意」……孩子們邊聽邊問,秦傑一一解答。不一會兒,他站起身,引著孩子們邊走邊看,讓課堂「流動」起來。在一幅題為「連年有餘」的年畫旁,秦傑指著畫上的大魚問孩子們,「大家覺得這張年畫哪是點睛之筆?」
話音剛落,一位小姑娘迫不及待地回答:「魚在水中游,想要吃倒映的月亮。」如她所說,為體現魚的靈動和活力,這張年畫不僅細緻勾畫眼、須、鱗片,還將月亮的倒影畫在了魚嘴邊,呈現出魚欲「吞月」的細節。
見孩子們好奇心大起,紛紛看著魚嘴,秦傑笑道:「這就是古人的審美,也是年畫的精髓所在,用現在流行的話叫細節滿滿。」

在這次展出的27幅年畫中,既有喜慶的娃娃、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也有蘊含著福祿壽等美好寓意的其他種類。像「連年有餘」這樣飽含細節,又和人們刻板印象不同的作品也有不少。
「年畫的寓意很好講,也好理解,但是想要通過年畫激發孩子們對中國傳統審美和繪畫的興趣卻很難。」秦傑說。他記得前期籌備時,曾和街道相關幹部一起座談,聊起年畫,大伙普遍的印象都是「胖娃娃抱鯉魚」。那時候,秦傑就暗下決心,要給孩子們來點「不一樣的」。
講座當天,話題從「魚吃月亮」延伸到中國年畫四大家以及木版年畫中彩繪、分版、套印等工序,活動結束後,不少孩子都拍下了那張「連年有餘」年畫。
「我想做個引領者,為孩子們打開某一文化品類、專項的大門,種下一顆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秦傑說。(張驁/文 方非/攝)

300餘種清真美食集結牛街

一年一度的「北京牛街美食文化節」日前在牛街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4家餐飲、食品、文創企業的300多種特色美食和文創產品「一站式」集結。


東來順的糖卷果、咯吱盒、山楂酪,鴻賓樓的鮮蝦一品酥、牛肉咖喱酥,護國寺小吃豆汁、焦圈、糖火燒,鴉兒李記的蜜三刀、老婆餅、棗花酥……街邊搭起一排十幾米長的攤位,各家老字號的小吃美食疊成小山。
「這可好了,哪都不用去,在家門口就都能買全嘍!」家住附近的市民馬大爺和老伴一人拎著一兜,買的時候就盤算好了哪些回家就得吃,哪些能多放些日子。
除了傳統小吃,今年牛街美食文化節上,還有不少「流量」美食的身影。甘肅駐京窗口酒店北京飛天大廈的廚師團隊就帶來了蘭州甜胚子、油香、花饃等多種當地特色美食。西部馬華集團服務員身著少數民族盛裝,向消費者推薦原汁原味的杏皮茶、雪蓮辣椒絲等絲路美食。
不光「好吃」,今年牛街美食文化節也挺「好玩」。特色文創區域,西城郵政的龍生九子盲盒、歷年生肖郵票郵差寶貝盲盒、郵政自行車模型、世界首枚郵票黑便士、致敬經典1980年猴票等產品悉數匯聚,引來不少集郵迷。宣南文化還帶來了「扭扭棒」等DIY商品,主營的書籍和文具也都有優惠。(楊天悅/文 方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