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並不是北京市傳統教育強區,近年來卻吸引了不少特色高中落地,優質教育資源也在加速擴容。如今,全區中小學教育集團已達21個。
高校資源注入優質高中
在東北五環附近,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正在加速建設,這將是朝陽區教育領域規模最大的單體學校。其辦學規模為78個班,包含初中和高中,可提供學位3390個。
朝陽區教委規劃科相關負責人展示了一張效果圖:現代化的校園融入了周邊的大尺度綠化,清新蔥鬱。校園預計今年底實現封頂,2025年投用。
近年來,多所特色高中落地朝陽,如北京中學科技分校、北京科學高中、人大附中朝陽學校(朝陽港校區)、傳媒特色高中等。其中,北京中學科技分校由朝陽區政府和北京化工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5所高校聯合開辦。「該校的設立是為了適應國際科技創新的需求,所以校長應該具有改革的魄力、廣闊的視野。」朝陽區教委副主任徐志輝介紹,眼下,該校正面向全國招聘校長、副校長。
知名高校也在深化與朝陽區的合作。比如今年3月,清華大學與朝陽區的6所中學達成合作意向,協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北京中學三所朝陽區學校入選北京大學「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等。
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
在北京中心城區中,朝陽區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基礎教育體量約占北京市1/6。近幾年,朝陽區堅持「內擴外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快速聚集和學校規模擴充。
集團化辦學是教育資源實現均衡發展的主要方式,能提升薄弱校、新建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目前,全區已建成21個教育集團。就拿北京中學教育集團來說,總共有14個成員校,在保證各自特色的基礎上,實行幹部教師輪崗制,並統一設置課程體系,在教研、培訓方面實現聯動。
體質健康優秀率居城區之首
學習之餘,北京中學多個學生社團開展活動:藝術類社團有書法、戲曲、美術;科技類社團有機器人、3D打印;體育社團就更多了,常見的體育項目幾乎都有專門的訓練課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北京中學的理念要更進一步:「我們希望營造一個有風有浪的寬廣漁場,讓孩子們自己去捉魚,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說。
讓孩子們更陽光、自信、快樂,是朝陽教育系統的理念。為此,全區因材施教開展學校特色教育,打破學科界限,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據介紹,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入選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以科學家精神引領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陳經綸中學開設排球課程,遴選各學段優秀學生成立「郎平班」;朝陽區實驗小學師生榮獲40余項國家專利……
近年來,朝陽區的中小學生在藝體、科技活動中獲獎數量和比例均位居北京市前列,體質健康合格率和優秀率始終保持中心城區第一。(朱松梅/文 程功/攝)
朝陽國際茶香文化節開幕
2024北京朝陽國際茶香文化節日前開幕。朝陽公園和郡王府中匯聚百餘家茶品牌,舉辦茶會雅集、茶花對詩、國風演出等。
走進郡王府,遠遠就能聽到泠泠古琴聲。這座古樸的園林式建築已變身一座茶文化會客廳,設置展覽展示、體驗交流、體驗消費、新碼頭文化體驗4個區域,讓遊客沉浸式體驗茶文化。
郡王府西配殿作為體驗交流區,已打造成一處茶美學體驗空間,供市民遊客喝茶、買茶。郡王府設置了香道、花藝、漢服、茶花對詩、品茗辨花等項目,還有茶與咖主題沙龍、落日音樂派對等新消費場景,邀請潮流青年以茶會友。
老捨茶館、獅峰龍井、春倫、同慶號、都勻毛尖、茶聚場、奈雪、茶裡熊等上百個茶主題品牌匯聚朝陽公園,打造集茶花市集、茶品牌展售、國潮演出、花神巡遊、互動體驗於一體的茶花匯嘉年華。文化節期間還陸續舉辦汪滿田村非遺魚燈展、十二花神賽事、「路演計劃」樂隊現場演出、紅樓夢中香主題講座、西洋樂器四重奏等活動。
朝陽正打造「茶香之城」,傳統茶館及創新茶飲門店數量均位居北京市首位。文化節啟動當天,朝陽發佈茶香之旅地圖,CBD、三里屯、望京、雙井等12個商圈的茶香最濃郁。(朱松梅/文 程功/攝)
「藝術之舟」明年底將亮相東三環
繁華的東三環雙井橋旁,一座先進的綜合性歌舞劇場建設正酣。北京歌舞劇院首塊底板澆築日前完成,這也意味著「藝術之舟」長出鋼骨架,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這一項目預計2025年年底整體亮相。
底板厚度是普通建築兩倍多
北京歌舞劇院項目在原址上拔地而起、升級擴容。新建後的「藝術之舟」總建築面積約為2.5萬平方米。
「以前這塊地上只有兩棟排練廳,現在地上、地下分別有4層,甚至地下空間的建設規模比地上還要大。」順著北京城建集團北京歌舞劇院項目經理於曉手指的方向看去,佔地約4000平方米的基坑並不大,最深處卻有26米,基坑內的混凝土支護結構縱橫交錯。
沿施工通道下至基坑深處,只見30餘名工人正忙碌地澆築底板。「這塊底板足有1.8米厚,相當於在建築底部套上了一層『鎧甲』。」於曉介紹,這一項目的底板厚度約是一般建築的兩倍多,光是首段澆築完成的底板就用了約3960噸的混凝土。「這是因為項目距離北京地鐵10號線太近了。」於曉說,項目距地鐵最近處僅約5.9米,加厚底板是減少地鐵對建築擾動影響的措施之一。
劇院建在柔軟「床墊」上
緊鄰地鐵站建設劇院,對於施工是極大的挑戰。「尤其是劇院項目本身對聲學要求極高,我們必須將地鐵運行振動的影響降至最低。」項目總工程師宋奇達說。為此,項目地下2層和3層之間設置隔振(震)層,主要由209個彈簧隔振器和58個靴帽橡膠支座構成。「劇院上部結構相當於建在了柔軟的『床墊』上。」宋奇達打了個比方,彈簧隔振器的作用是減弱地鐵的日常運行振動影響,而靴帽橡膠支座則主要用於抵抗地震影響。彈簧隔振器上方還設置了水平滑移板,這將使得建築上部在遭遇地震時可最多水平滑動40厘米。
舞台設施國際一流
據介紹,北京歌舞劇院內部,將設一個1100座的專業音舞類中型劇場,主要表演音樂舞蹈類節目,還兼具音樂廳的功能;另有一個410座綜合性小型劇場、5個排練廳以及相關配套用房。待項目建成後,將為北京歌舞劇院和北京民族樂團提供專業演出場所和日常排練場所,同時服務海內外表演團體來京交流演出。
水平移動舞台、伸縮舞台、升降樂池……國際一流的舞台、舞美設施,觀眾將來都能在這裡見到。更特別的是,北京歌舞劇院頂層還將設置架空景觀台階,觀眾有望登上頂層露台觀影、賞景,盡情享受藝術之美。(鹿楊/文 潘之望/攝)
萬卷精品古舊書飄香潘家園
不乏名家珍藏稀世珍品
「舊書新知」之「東壁曬書」潘家園古舊書春季博覽會開幕。在位於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博覽會現場,萬餘種古籍善本、名人信札手稿、方志、戲曲唱本等古舊書籍集中展銷,為京城書友奉上一道書香四溢的文化大餐。
一大早,博覽會現場就迎來一批書友,他們流連於各個展位,欣賞這些飽經歲月的古籍文獻。「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舊書珍品,不用說買,能看一看就是一種享受。」一位書友說。
古舊書裡覓新知,讓舊書找到新知己,從舊書中獲取新知識,是舉辦此次古舊書博覽會的初衷。博覽會開設古舊圖書展區、古籍文獻與古舊書專區、特色品牌舊書展區、互動體驗區、舊書生活市集與居民融合區五大展區,共有700餘展位,展銷精品舊書達到萬餘種。
此次展出的明清古籍中,不乏名家珍藏、稀世珍品。比如,明代天啟閔氏刊朱墨套印本《春秋谷梁傳》,此書一函六冊12卷,刻於明朝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是明末著名出版家閔齊伋閔氏刻本。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書最大特色是採用朱墨兩色套版刻印而成,刊刻精美,段落清楚,細明體方正,行距疏朗,閱之賞心悅目。一本書穿越400年歷史還能以如此面貌示人,堪稱傳世經典版本。
博覽會現場還展出明代木刻版《南華真經》,明版書《鳳儀禮記》(金德興批閱),明代彩色手抄本《天元玉歷祥異記》,雜劇《鴛鴦被》《梧桐葉》《氣英布》等珍貴明代刻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本《禮記註疏》、清乾隆二十八年內府刻本《御制文初集》、清乾隆年間查淳刻本《銅鼓書堂遺稿》等數百件清代古籍也在現場亮相。
名人墨跡區展售的名家信札,也是寄情千般意。其中,既有戊戌變法代表人物梁啟超、著名國學大師胡適及章炳麟、位列「甲骨四堂」之一的著名金石學家羅振玉,也有民族實業家張謇,清末著名學者、經學家、書法家俞樾,晚清重臣、書畫家李鴻藻,以及端方、李達、白薇、張道藩及汪國真等名家的信札手稿。透過這些充滿年代感的古籍文獻,彷彿打開一扇通向歷史的時光之門。
特色品牌舊書展區彙集了安徽蕪湖萬卷書屋、合眾書局、鴻文書局、德州古舊書店、紙上聲音書店、金鑫書店和先天下圖書城等一批來自各地的老牌精品舊書店。數萬種舊書薈萃博覽會,陪伴著人們感受舊書新魅力,盡情體驗淘書交友的樂趣。(孫傑/文 程功/攝)
非遺館裡遇見活態敦煌之美
京城夏花正盛,而在非遺館裡,千年敦煌藝術之花吸引著遊人紛至沓來。「花開敦煌——常沙娜從藝八十年藝術與設計展」近日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展出,不少市民走進展廳,領略敦煌藝術之美,感悟敦煌守護人的匠心。
逛展覽探尋敦煌藝術
週末,「花開敦煌」展廳內人頭攢動,人們或駐足欣賞,或低聲交流,都沉浸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此次展覽共計展出400余件展品,匯聚了常沙娜先生從藝八十年來的臨摹壁畫、花卉寫生、建築裝飾圖案設計等代表性作品和信札、手稿等珍貴實物。
「我非常喜歡敦煌的紋飾,所以這次看到這個展覽就馬不停蹄地來了,現在參觀完非常激動,敦煌紋飾真的太美了。」汪女士興奮地說,來看展的孩子們也被敦煌紋飾的精美絕倫震撼,「常沙娜先生一生臨摹了很多經典的敦煌石窟壁畫,我和孩子想記錄下來,回家進行臨摹和學習。」
展覽現場,以敦煌藻井圖案為靈感設計的絲巾、源自敦煌卷草紋手稿的首飾等兼具實用和審美的雙重特性,吸引了許多遊客駐足。「看,這裡面還有隱藏的圖案設計!」在展出的「絲路祥瑞」敦煌主題紀念券前,不少孩子用展櫃旁的紫光燈對紀念券進行照射,就可以看到其中印刷的精美紋樣。
零距離體驗非遺技藝
在非遺館,親近敦煌藝術不止於一飽眼福,市民還可以走進非遺手作體驗區,參與敦煌石粉彩繪技藝壁畫臨摹、景泰藍製作技藝點藍工藝體驗,進一步深入瞭解絲路文化,感受敦煌圖案設計之美。
從線描到調製顏料,再到敷色繪製,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張先生與孩子一起在泥板上繪製出一幅精美的敦煌壁畫作品。敦煌石粉彩繪技藝歷史悠久,已被列入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臨摹體驗課是一個讓孩子瞭解敦煌文化特別好的機會。」張先生說,「看完展覽後,孩子對敦煌文化非常感興趣,臨摹體驗課剛好可以讓他加深對壁畫製作技藝的理解。」
另一邊,景泰藍製作技藝點藍工藝體驗區也吸引了眾多體驗者。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琅」,被譽為「燕京八絕」之一,製作技藝包括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多道工序。參與者在老師的指導下,將琺琅釉料細緻地填入銅絲空隙中,最終製作出古色古香的九色鹿景泰藍圓盤作品。
以文創助「燃」非遺國潮
活態的敦煌文化,在守正創新中越來越貼近人們的消費生活。在展館B1層,一件件匠心美物讓非遺在保護傳承中綻放光彩,向人們展示了非遺資源活化利用的無限可能。
步入「文創郵局」,琳琅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不僅有明信片、冰箱貼、盲盒、掛件等常設展相關的文創產品,還有敦煌壁畫挖掘考古盲盒、敦煌系列永恆筆等帶有敦煌元素的文創產品。工作人員介紹,未來這裡還會增加更多敦煌元素的文創產品,供遊客挑選。
在「文創郵局」前方,還擺放著一張長桌,上面鋪滿了各式各樣的印章和印泥,其中有不少鎮館之寶的印章。遊客紛紛挑選自己心儀的印章,小心翼翼地蓋在文創蓋章集上。每一次蓋章都像是遊客與展品的一次親密接觸,加強了他們與非遺的情感連接。「我的集章冊已經蓋了很多枚印章了,感覺沉甸甸的。」林女士說,她已在期盼著奔赴下一次文化藝術之約。(王廣燕/文 白繼開/攝)
老街道「盤」出小而美共享花園
這個夏天,朝陽區和平街街道多了22處賞花看景的口袋花園,有的位於公共綠地,有的位於小區內,有的位於社會單位院裡,居民出門處處見花。作為1956年建成的老街道,這些小而美的花園是一處處「盤」出來的。
在勝古北裡24號樓前,老街坊們在「鳥語花香」共享花園內休憩。居民李京慧說,這裡原本是一塊失管多年的荒廢綠地,堆放了各種雜物,影響小區環境的同時還存在安全隱患。近幾年,街道開啟了荒廢綠地改造,社區召開多方參與的議事協商會,邀請大家共同參與。
「垃圾和雜物清理了,補種了花卉,鄰居們自己佈置了植物角,家裡養不好的花草都送過來,不僅有人幫著照看,還裝點了花園,愛養鳥的把鳥也養在植物角旁,社區還增設了鳥捨,大家一合計,乾脆就命名為鳥語花香園!」李京慧說道。街坊們還自發組織了愛綠護綠志願服務隊,植物四季常綠,大家圍坐聊天、賞花、觀鳥,昔日的荒廢綠地,完成了蛻變。
和平街是老街道,可用空間少、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少。為破解綠化難題,這幾年,街道盤點梳理轄區可利用的小微空間,用共建共享共治的方式推進花園建設。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包括已開放的22處共享花園在內,目前已摸底出100個點位,將陸續與居民見面。
街道還積極推動社會單位內部花園向居民開放。走進和平街街道建研院小區,泡桐飄香,紫籐如瀑布,二月蘭盛開,再加上特色老式建築,這個上世紀60年代的老院有了別樣的浪漫。
不僅是開放,街道發動社會單位開展花園認養,從資金、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做好花園的維護。目前已經有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日友好醫院、首華物業等社會單位認養花園8個。整合轄區資源的同時,還在花園增加居民議事點、居民健身場所、知識普及園地等功能,實現一園多用。
在共享花園內,掃一掃信息牌上的二維碼,進入街道的小程序,居民可以及時進行問題反饋,做到人人欣賞、人人守護。不久的將來,百園千景萬樹花的美好花園城市圖景,將在和平街展開。(武亦彬/文並攝)
上千名踢毽高手秀絕技
第七屆京津冀毽友聯誼大會日前舉行,來自北京、山東、山西、遼寧、河北、天津等地的90支健身毽表演隊伍秀出絕技。
早8時,一走進國家網球中心,就能聽見清脆的踢毽聲。標準網球場被劃分為4個區域,伴隨著現場樂隊演奏,4支隊伍同場表演,每場5分鐘。正腳盤、左右拐踢、後跳打、剪刀腿、雙側纏繞……各代表隊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兒,動作熟練精準。每當毽子險些落地的剎那,總有技藝高超的選手敏捷地衝上去力挽狂瀾,把毽子瞬間救起。時不時出現的精彩救場扣人心弦,現場叫好聲不斷。
本屆京津冀毽友聯誼大會由朝陽區體育局、朝陽區奧運村街道聯合主辦。作為京城奧運場館群所在地,朝陽區奧運村街道每年都會舉辦奧林匹克體育系列活動,其中市民羽毛球公開賽、京津冀毽友聯誼大會等已成為品牌賽事。(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