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 席-陶與木物件展」 新思惟人文空間登場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蛇年新春將至,新思惟人文空間特推出四位藝術家聯手展出的「煉 席-陶與木物件展」,四人分別以陶作、木作與畫作,揮灑出不同領域的創作結晶,讓繪畫與物件不僅是物品,更是連結個人與生活的情境,細細品味或許會帶來另類的心靈反響,值得一探究竟。
策展單位新思惟人文空間指出,「煉 席」展是由陶藝家宋弦翰、蔡依儒,木作職人王飛明,以及藝術新銳蕭聖瑋聯手展出,該展可一窺四人對自然的理解,與對技藝的追求和熱愛。
像是宋弦翰與蔡依儒,泥以不同的溫度燒製,將生活與歲月中,所汲取的養分,藉以手感傳遞,從初始的柔軟,轉化為堅固精巧的器物,象徵生命的蛻變與新生,讓器具不只是日常中的工具,更承載兩位陶藝家的情感和記憶。
宋弦翰表示,從小就喜歡藝術,但受當時環境影響,反而選擇就讀工科,高雄工專畢業後,並赴美深造取得企業管理學位(MBA),後因妻子蔡依儒出身陶藝之家,岳父為知名的陶藝家蔡榮祐,重新啟發他的藝術細胞,向岳父學燒陶,向老婆習拉胚,開啟陶藝創作生涯。
而在求學時期,宋弦翰也玩音響,並受發燒友的影響,偏愛品茗好茶,使得他的陶作出現不少與茶有關的器皿。而其老家在屏東,自小崇尚自然,也以自然為師,這些特質亦反映在作品上,釉色與造型,多少都取材於鄉間生活,也成宋弦翰的陶作特色。

陶藝家宋弦翰作品。(記者吳峙嵩攝)

至於,木藝家王飛明,早年出身琉璃工房,跟隨當時負責創作的王俠軍,學習玻璃製作,後也跟著王俠軍再到琉園,一起開拓台灣琉璃品牌,時間長達23年,而在2015年做出另項重大決定,改投木藝創作懷抱。

木藝家王飛明作品。(記者吳峙嵩攝)

王飛明師法非洲原始部落,一刀一鑿,雕刻出層次與痕跡,尤以舌背與牙腳,是其木椅、矮凳作品的特色,呈現濃烈的個人風格。他說,為配合展出的陶作,還刻意將部分木椅,漆上類似陶土顏色,以回應四人聯展的精神,向自然對話,不拘泥於舊框架,尋找被遺忘的寧靜與雅緻。
「煉 席-陶與木物件展」,即日起至3月8日,新思惟人文空間(三民區河堤路298號2樓)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