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年ALOHA 中山大學攜遠哲科教助永續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國際科學十年」,於金蛇年開春,即攜手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高雄辦公室,以「靈蛇獻慧,一起蛇永續」為號召,舉辦「2025遠哲ALOHA!永續發展-科學與藝術探究冬令營暨STEAM跨域種子教師培訓營」,以同質分組的混齡教學模式,學習跨域主題,理解地球整體生態環境與萬物的相連共生。

「科學與藝術探究冬令營暨STEAM跨域種子教師培訓營」,以同質分組的混齡教學模式,學習跨域主題。(記者吳峙嵩攝)

中山大學表示,ALOHA是取自氣膠(Aerosols)、陸地(Land)、海洋(Ocean)、人類(Human)、空氣(Air)五個字的第一個英文字母,並在此架構下,規劃以議題為導向之跨域主題課程。
其實,「ALOHA」在夏威夷原住民語中,所代表的仁慈友善、無私團結、同理共感、謙遜包容及有耐心,更是促進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內在特質。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兼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高雄辦公室主任王家蓁,就以「地球媽媽怎麼了? 」破題,點出當前地球生態環境,受到人為活動影響,所面臨的各種生態危機,也點出包括台灣特有種金絲蛇在內,許多生命物種正因為棲息地喪失、環境汙染或路殺等人為因素,面臨地球六千萬年來最嚴重的物種滅絕浩劫。
在活動開幕式中,特演出蛇年賀歲版的生態劇場「電子雲的冒險旅程」,由王家蓁與中山大劇場藝術系副教授何怡璉合作編劇,留日音樂家陳祺欣編曲,王家蓁則飾演現代女科學家,該校環工所所長陳威翔,飾演有機化學之父凱庫勒,上演古今科學家於夢境中,跨時空相遇對談。
劇中再現凱庫勒因夢見蛇,而激發靈感,發現苯環結構的知名科學小故事,更帶領與會者互動跳分子舞,模擬微觀世界下,萬物皆由分子組成,並在不同頻率下振動,同時引用特斯拉名言,點出宇宙萬物皆為能量,並以薛丁格波動力學的電子雲概念,闡述地球萬物一體共生的意象。
王家蓁認為,空氣不僅為地球所有物種共享,也可能是疾病傳播的媒介,像是新冠肺炎含有病毒的氣膠,透過空氣傳播,以及流感、麻疹等常見呼吸道傳染病,乃至諾羅病毒,實際上,也可能由被感染者呼吸進含病原體的氣膠而感染。
所以,還安排中山大後醫系教授柯翠玲,介紹人類呼吸器官肺臟運作的原理與實作,再邀義守大學醫科系教授王瑜琦,介紹包括細菌及病毒在內的微生物,而王家蓁也介紹致病性微生物,透過氣膠傳播,導致疾病的科學機制,以及防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