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突破心律不整治療新里程碑 高屏區率先引進電場脈衝技術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最近天寒猝死個案增多,多屬心血管疾病,其實心臟不規則地「砰砰亂跳」,這是心房顫動的警訊,為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高醫為此率先採用最新電場脈衝技術,領先高屏區各醫學中心,達成單次脈衝場消融肺靜脈訊號的效果,有效減少手術時間,與降低心房顫動的發生。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許栢超表示,針對心律不整病人,該院的治療方式,包括射頻電燒(RF)、冷凍球囊燒灼技術,利用最新的3D立體定位系統找到異常之處精準處理。近期更領先高屏地區各大醫院,率先採用最新電場脈衝技術,完成高醫第一例使用此尖端設備的案例。
他說,電場脈衝消融術已獲衛福部核准,期望藉由此這項技術,為高屏地區心房顫動患者提供更低風險、更高成效的治療選擇,進一步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與健康預後。
一名56歲的林姓個案,平日常感覺心臟不規則跳動,每次發作從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且頻率與不適感逐漸增加,經診斷為陣發性心房顫動,有服用藥物進行治療,症狀雖有所改善,但仍偶爾出現不適。
林姓個案經轉診至高醫後,心律不整團隊建議他接受電場脈衝消融術,手術進行順利且恢復快速,為高醫首位接受電場脈衝消融術的病人。林姓個案術後指出,平日生活中已不再感覺心悸或心跳不規則,精神與生活品質,都獲得明顯提升。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13日舉行記者會,講解電場脈衝技術治療原理。(記者吳峙嵩攝)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力瀚則提醒大眾,傳統治療心房顫動方式,雖能有效改善症狀,但仍存在手術時間長、併發症風險高的挑戰。所以,電場脈衝消融術被認為是心律不整治療的重大突破。
另一名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卓士傑補充說,這項醫技透過釋放高振幅電場脈衝,能快速且精確地消融異常心臟組織,大幅降低傳統手術可能引發的食道、神經損傷,以及肺靜脈狹窄等併發症。不但縮短手術時間,僅需30分鐘左右,亦減輕麻醉時間長,可能帶來的身體負擔。